90年代中后期,为达到创建省级卫生先进镇的目标,努力开展镇区的环境综合治理,并兼顾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,从实际出发,量力而行,轻重缓急,逐步治理,收到一定成效。
一、水污染治理
90年代初期,坛丘镇政府责成有污水排放的坛丘缫丝厂(华佳集团)、华盛印染厂、新民印染厂等企业投入资金购置污水处理设备。1991年1月19日,华盛印染厂(现盛虹印染分厂)为改善环境,减少对烂溪的水污染,决定对治理污水的设施进行改造,增添气浮设备。1992年3月6日,坛丘缫丝厂(华佳集团)在坛丘村第十四组建污水处理基地,购置污水处理设备。1993年起,对有一定规模的喷水纺织厂责成购置污水处理设备,对其产生的污水通过处理后方可排放。1994年下半年起,推广生态农业,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,规定农田施药后3天以内不准排放污水入河道。
二、大气污染防治
坛丘镇政府对治理大气污染十分重视,严格控制造成空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在镇区落户;对双控地区制订防治实施计划,定期完成改造任务;更新有关工厂锅炉与生活锅炉。
三、垃圾治理
对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工业垃圾的收集、清运、填埋做到及时、彻底,配齐垃圾桶、果壳箱,每天有垃圾起吊车运送至垃圾场填埋,做到天天清。镇区河港由专用船每天打捞漂浮物,镇区街道有清洁工负责清扫。生活垃圾开始运往新东填埋场。1997年5月起,生活垃圾运往南塘垃圾填埋场处理。
四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
坛丘农村的环境污染整治主要有以下措施:
(一)露天粪坑。
原来坛丘农村每家每户都有1~2只粪坑,一到夏天,臭气散发,蚊蝇乱飞。1997年10月,坛丘镇政府决定在农村实行改厕工作,把原有的粪坑全部打碎,在每个自然村中心地段建1~2个厕所。是年,共改厕2217户,以后逐年推进。至2000年,农村粪坑在坛丘镇消失。
(二)生活垃圾。
农村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无管理状态。自1997年以来,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,花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,每个行政村建立1处垃圾填埋场,每户发放1只垃圾桶,每天由专人把垃圾倒入垃圾箱内,再由专车把垃圾运往垃圾场填埋,做到日产日清。
(三)清理河道。
每村安排专职人员清理河道漂浮物,每隔2~3年集中清理河道中的污泥,以改善水质,加快河水流速。